12省市最低工资平均调增14%

万保人力资源   2014-07-01   浏览量:1757

分享到:

记者初步统计,2014年上半年已有重庆、陕西、深圳、山东、北京、上海、天津、山西、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等12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平均增幅约14%。据了解,人社部将在近期公布这方面更详细的信息。有专家认为,各省提高最低工资应本着“慎重适度”的原则,防止最低工资的过快大幅上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调增幅度看,今年最低工资涨幅收窄迹象比较明显。上述12省市最低工资平均调增幅度约14%,为近年来最低。2011年全国有24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2%;2012年有25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下滑至20.2%;到2013年,全国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

不过,有专家认为,尽管最低工资的增长幅度虽然已经下降,但仍大大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最低工资的过快大幅上涨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最低工资标准规定》,我国最低工资调整间隔为两年,不过在实践中,这一时间间隔正越来越短。根据现有数据统计,1995年至2004年,各省市平均每1.79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2005年至2010年平均1.75年调整一次,2010年至2014年平均1.20年调整一次。

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最低工资水平可以称得上“超前”。一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期,以农民工为例,2008年至2013年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工资水平每年增长11%,快于同期人均G D P增长速度。

“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低于工资水平30%时,其变化不会对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就业产生影响,而如果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平均工资水平的40%,则其变动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上述专家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如果对各种就业形式的工人、特别是包括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工资水平进行全面统计,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已经达到平均工资的42%,与中位数工资的比率为48%,最低工资标准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在我国经济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冲刺的阶段,应注重保持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灵活性。”他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并不是一种调节收入分配和反贫困的有效手段,而是为了杜绝劳动力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雇主恶意用工、压低最低工资等极端现象。从这个角度讲,最低工资标准的确立应该坚持“托底”原则。

不过,根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表示,最低工资标准是普通劳动者最基本生活的保险绳,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从长计议,集中精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品种,调动职工积极性。全国总工会已经建议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能够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40%至60%的水平。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以及历史上的欠账,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曾经一度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最近几年各省调整最低工资较为频繁且幅度也比较大“未来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还会进一步上涨,这是必然的。我们历史上欠账较多,所以这些年稍微涨得多一些、快一些,其中有还账的因素。”

不过,他也同时表示,最低工资增长必须建立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在G D P增速下降前提下,最近两年最低工资的增幅与前两年相比稍微有所降低,也是合理的。

他说,“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调慢了无法保证低工薪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调快了可能使一些企业承受不了导致某些劳动者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降背景下,应该本着慎重适度的原则来安排上调的幅度。”此外,各省上调最低工资的水平绝对数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让低收入工薪劳动者及其赡养人的基本生活切实得到保障,并能够随经济效益提高相应得到提高。

您还可能喜欢的新闻



在线报名

求职登记

移动端报名